時間:7月10日
體驗記者:王晨
地點:周口萬科小區(qū)
我輕手輕腳地走到嬰兒車邊,小家伙就哭鬧起來。我的帶娃體驗,從安撫他的情緒開始了。
“寶媽的早餐要清淡,但得有營養(yǎng),保證奶水的同時,也要注意身體的修復。今天中午準備炒青菜、燉排骨,再加個冬瓜湯。”月嫂朱偉娜一邊給我示范,一邊叮囑。朱偉娜有著多年當月嫂的經(jīng)驗,如今在萬科小區(qū)一個新手媽媽家中工作。
每天上午是朱偉娜最忙碌的時候,她有條不紊地干著活,一邊向我介紹工作流程,一邊把洗好的衣物晾在陽臺上:“月嫂不是只帶娃,產(chǎn)婦的月子餐、情緒照顧、家務雜事,都得攬著。”
這時,嬰兒車里的小家伙醒了,哭聲中帶著不容拒絕的“命令感”。我摸了摸紙尿褲,朝著朱偉娜喊:“朱姐,孩子拉粑粑了?!泵鎸@個小人兒,我無從下手,只好向朱偉娜求助?!斑@兩天寶寶有點鬧肚子,更要小心護理?!敝靷ツ仁炀毜亟o寶寶換紙尿褲,又去水龍頭那里為寶寶清洗屁屁,這么小的一個“肉團子”,在朱偉娜那就安靜聽話了。
果然是拉了就餓的小家伙,等寶媽躺下后,朱偉娜把寶寶放到寶媽身邊,這一場景看起來溫暖而又治愈。
“嬰兒的胃是橫的,吃完奶得豎著抱,拍嗝時要用空心掌從下往上輕拍。喝完奶粉一定要拍,吃母乳的話不用每次都拍。”聽著朱偉娜的介紹,我小心地抱起這個軟乎乎的小家伙,手臂卻僵硬得像塊木板,生怕稍一用力就弄疼他。大概拍了5分鐘,一聲清脆的“嗝”響起,我竟有種完成大項目的成就感。
開始做午飯了,我這個廚房小白打起了下手。剛忙活到一半,又傳來哭聲,朱偉娜關火后慌忙跑出廚房:“怎么了?又怎么了?我們不開心了對不對?阿姨看看。”朱偉娜不停地跟寶寶對話,仿佛他能聽懂似的。她輕輕地把寶寶從嬰兒車里抱起來,在房間里來回走動。這個家里雖然有爺爺奶奶幫忙,但是面對哭鬧不止的寶寶,他們都束手無策。新手媽媽還在慢慢學習適應自己作為母親的身份,而朱偉娜,就成了帶娃主力軍。
一晃神,已經(jīng)12點多了。斷斷續(xù)續(xù)中,朱偉娜已經(jīng)把飯做好了,但是忙碌的一家人誰也沒提吃飯的事情,全部在圍著寶寶轉——哭了、尿了、拉了、餓了。由于寶寶小,朱偉娜熬得滿眼紅血絲,卻依舊精神十足:“干這行,熬夜是家常便飯,好點的能睡三四個小時,遇上哭鬧厲害的寶寶,整宿不睡也正常?!彼p拍著寶寶,“但只要看到這么個小小的人被我照顧得白白胖胖,我就覺得值?!边@時,陽光灑在她和孩子身上,像一幅柔軟的畫。這份看似平凡的職業(yè),藏著最動人的堅守。
原來,月嫂這份工作里,藏著無數(shù)細碎的溫柔:是記得哪些食物能下奶,是能從寶寶的哭聲里分辨出“餓了”“困了”還是“不舒服”,是24小時隨時待命的責任心……她們是新生兒的守護者,是產(chǎn)婦月子里的“臨時家人”。
左圖:記者(左)學做營養(yǎng)餐。右圖:記者(右)協(xié)助月嫂照顧嬰兒。記者 王晨 供圖